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马帮塞途。
曾几何时,这里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
曾几何时,你站在街头,可以看到街上商铺连商铺,茶庄接茶庄,商号一个接一个。
而这里,就是贡茶古镇易武。
聊到普洱茶的历史,就不得不聊到易武古镇。
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堪称易武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这段时间,易武发展为重要的普洱茶交易集散地。
百年来普洱江湖风云变幻,曾在历史上兴盛一时的老字号茶庄也几乎都诞生在易武镇上,也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曾经的老字号·曾经盛极一时的易武古镇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多年后的今天,易武茶在普洱茶江湖的地位,依旧极受茶人追捧。随着易武茶的热卖,易武古镇人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再进入易武古镇,从建筑的变化,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历史变迁。
易武古镇分易武老街和新街。
从易武新街到老街的路上,会经过一棵参天大树,大树郁郁葱葱,穿过T.A看到的是修缮一新的老字号车顺号老宅和一栋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中的新房。
清晨,混凝土搅拌机的声音划破了易武老街的安静,一边是建筑工人哐当哐当响的施工声,一边是车顺号老宅里的奶奶喂养鸡的声音。而鸡啄米的声音,在对比中也变得微弱起来。
车顺号老宅和正在修建的新房,对比鲜明
车顺号老宅是易武老建筑的典型代表,两层的宅子,屋顶是两面坡两端悬出的悬山顶,在屋檐转角处形成翼角起翘。
听易武老街的一位大娘说,车顺号这些老宅的由来与石屏人的到来有着很大的关系,乾隆年间,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使易武成为一座著名的茶山。
他们来到易武的同时也影响了易武的老建筑,而今易武大部分老宅都是按照石屏的建筑修建的。
勐腊县革命遗址王少和故居
在易武车顺号老宅的右边,是王少和故居。我们不知道算是第多少位闯入者了。
好客的主人热情地邀请我们上楼喝茶,茶坊的黄老师傅聊道:这里是王少和故居,今天是老宅竣工的日子,欢迎你们来做客。黄师傅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常会有游客被我们的宅子吸引住进来看看。
应昌茶坊黄师傅
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修缮老宅所需要的木材大多都是在西双版纳采购的,然后在家请工人修复,并尽可能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样式,修建的过程就是将所有损坏的材料替换,尽可能地还原建筑本来面貌,对于修缮老宅大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修缮的老宅可以看出木板有新有旧
福元昌号原址
沿着王少和故居往上走,我们看到了福元昌号原址老宅。在建国初期,老宅被余家交给国家后已几经易手。而在70年代毁灭性的易武大火中奇迹般幸存至今。
此后,陈升河花重金买下了老宅,并对其进行大面积扩建和修复,形成新的陈升福元昌号。
岁月如歌,在青石板路上依稀可见
而70年代易武那场大火,对于很多老宅是毁灭性的破坏。像福元昌号这样留下来的算是奇迹了。有些百年老字号的老宅就真的再也找不到了。
在岁月侵蚀中,有些老宅还在坚挺生存
在易武老街,有些老宅子在修缮中焕然一新,也有一些老宅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坚挺,或者变得破旧不堪。
从远处看,这座老宅子已经破败不堪
这家老宅子位于易武老街的深处,外人很难一下就能寻到。从外到内,已经破旧不堪。
老宅子就这样安静地呆着,好像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这座老宅,尽管已经荒废,但当时的繁荣气势依旧在
在易武老街,我们会有一种恍惚感,一会沉浸在百年老字号的光荣与沧桑中,一会儿又被钢筋与铁锤的碰撞声拉回到现实。易武老街的新寨子,如雨后春笋般,在青石板和老宅间迅速傲立。
是的,不管时间怎么改变,不管易武茶以后发展如何,也不管易武古镇的建筑怎么更迭,有些东西,希望一直不变。
心莲
热点文章